練書法銅雕塑傳承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
眾所眾知書法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塊瑰寶,有很多外國學生都會來學習中國的漢字,在中國近代史上,隨著鋼筆取代毛筆,隨著計算機打字取代手寫漢字,書法已漸漸地被人們所忽略。但是在我們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擺放著練書法銅雕塑用來傳承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
漢字之所以能成為藝術(shù),主要因為兩個原因,第一,漢字最早來源于圖畫,古人們最早是通過畫圖來表達自己的意思的,由此逐步演變成了今天的漢字。第二,自從毛筆發(fā)明之后,人們就開始用毛筆來寫字和畫畫,毛筆成了人們既用來寫字,又用來畫畫的主要工具。而古代西方人則用鵝毛管來寫字,用排筆來畫畫。鵝毛管粗細一致,筆劃單調(diào);而毛筆則粗細濃淡變化萬千,加上漢字是用點、橫、豎、撇、捺等不同筆畫組成的文字,漢字本身這種結(jié)構(gòu)就具有圖畫特性,因此古人書寫漢字時,實際上就是通過點和線條的粗細、虛實、濃淡、強弱等的不同變化來創(chuàng)造漢字的優(yōu)美形狀,寫字仿佛是在畫字,增加了其藝術(shù)效果。不僅單個的漢字講究造型,整個篇章也很講究行距分布,章法布局。
由此可見,中國書法是一種線條藝術(shù),是一種點線結(jié)合的造型藝術(shù),人們不僅通過寫字來表達自己的思想,而且好的書法還產(chǎn)生一種視覺美,給人們提供美的欣賞。并且,中國國畫,總喜歡在圖上提上一行字,并蓋上印有自己名字的圖章,“書”與“畫”彼此點襯,相得益彰。因此“書”與“畫”自古就成了一對孿生姐妹,形影不離。書法中蘊藏著一種民族精神。中國古人不僅用詩歌來抒情寫性,而且還用書法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推薦產(chǎn)品
同類文章排行
- 人物雕塑的用途
- 四川省成都市天府廣場毛主席雕像。--人物銅雕
- 正義女神雕塑|手握天平利劍的正義女
- 大型徐若木銅像發(fā)貨了
- 孔子像擺放在哪合適?
- 孔子雕塑手勢的意義及對于師生的一些啟發(fā)動作的代表意義
- 鑄銅艱苦歲月雕塑背后的故事
- 鑄銅周恩來銅像在南開大學新校區(qū)落成
- 孔子雕塑擺放位置?孔子像擺放在哪合適?
- 高三米自由女神像安裝在山東萊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