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文化銅雕塑
我國戲曲文化表現(xiàn)的是一種綜合舞臺藝術樣式。我國是戲曲的發(fā)源地,為了更好的傳承戲曲文化,修建的戲曲文化銅雕塑起到很好的弘揚傳承作用,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我國戲曲文化的分類。
京劇也稱皮黃由西皮和二黃兩種基本腔調組成音樂素材也兼唱些地方小調(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京劇盛行于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行當全面、表演成熟、氣勢宏美,時有國劇之稱,現(xiàn)仍具有全國影響。代表著地地道道的國粹。京劇有:《打魚殺家》、《狀元媒》、《拾玉鐲》、《鎖麟囊》、《英臺抗婚》、《春閨夢》、《玉堂春》、《荒山淚》、《紅鬃烈馬》、《失街亭、空城計、斬馬謖》、《群英會》、《借東風》、《臥龍吊孝》、《白帝城》、《李陵碑》、《四郎探母》、《赤桑鎮(zhèn)》、《上天臺》等眾多代表劇目。
豫劇又稱河南梆子,明代末期由傳入河南的山陜梆子結合河南土語及民間曲調發(fā)展而成,現(xiàn)流行于河南、河北、山西、山東等省份。豫劇原有豫東調、豫西調、祥符調、沙河調四大派別。常香玉、陳素珍、崔蘭田、馬金鳳、閻立品等為著名豫劇演員。劇目有《穆桂英掛帥》、《紅娘》、《花打朝》、《對花槍》和現(xiàn)代戲《朝陽溝》等
越劇是流行于浙江一帶地方劇種,源出于浙江嵊縣篤班。1916年左右進入上海,以紹興文戲名義演出。先男演員為主逐步演變?yōu)榕輪T為主。1938年首次使用越劇名稱。1942年袁雪芬對表演與演唱進行了變革,吸收劇昆曲表演藝術之長,形成柔婉細膩表演風格。出現(xiàn)袁(雪芬)派、尹(桂芳)派、范(瑞娟)派、傅(全香)派、徐(玉蘭)派等眾多藝術流派。越劇劇目有《祥林嫂》、《梁山伯與祝英臺》、《紅樓夢》、《五女拜壽》、《西廂記》等
評劇是清末在河北灤縣一帶的小曲"對口蓮花落"基礎上形成的,先在河北農村流行,進入唐山后稱唐山落子。20世紀20年代開始流行,出現(xiàn)了一批女演員。20世紀30年代評劇在京劇、河北梆子等劇種影響下日趨成熟,出現(xiàn)了白玉霜、喜彩蓮、愛蓮君等流派。1950年《劉巧兒》、《花媒》、《楊三姐告狀》、《秦香蓮》等劇目全國產生大影響出現(xiàn)新鳳霞、小白玉霜、魏榮元等著名演員?,F(xiàn)評劇仍河北、北京帶流行。
黃梅戲發(fā)源于湖北黃梅縣,發(fā)展壯大于安徽安慶一帶。前身為黃梅地區(qū)"采茶調"。清代形成民間小戲稱黃梅調,用安慶方言演唱。20世紀50年代在嚴鳳英等人的改革下表演日趨成熟,發(fā)展成安徽地方大戲。著名劇目有《天仙配》、《牛郎織女》、《女駙馬》等。曲調悠揚、委婉、優(yōu)美動人,具有芬芳泥土氣息,深受各地人民群眾喜愛。
同類文章排行
- 人物雕塑的用途
- 四川省成都市天府廣場毛主席雕像。--人物銅雕
- 正義女神雕塑|手握天平利劍的正義女
- 大型徐若木銅像發(fā)貨了
- 孔子像擺放在哪合適?
- 孔子雕塑手勢的意義及對于師生的一些啟發(fā)動作的代表意義
- 鑄銅艱苦歲月雕塑背后的故事
- 鑄銅周恩來銅像在南開大學新校區(qū)落成
- 孔子雕塑擺放位置?孔子像擺放在哪合適?
- 高三米自由女神像安裝在山東萊陽